为什么说黑洞只有“三根毛”

  关键词:黑洞、天体、三毛

  1910年11月10日,浙江海盐诞生的一名婴儿,后来成了闻名全国的漫画家。他就是张乐平。他创作的“三毛”形象,给几代少年儿童带来了欢乐和思索。“文革”后期,张乐平调到少年儿童出版社,为我们创作了《三毛爱科学》等系列连环漫画。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篇与“三毛”有关的科学小文,来纪念这位热爱孩子、热爱生活的老朋友。

  一颗垂死的巨大恒星不断坍缩,直到成为一个黑洞。这时,它在自身的强大引力作用下还会继续收缩,最终其全部物质将被挤压到一个单一的点上。这个点称为黑洞的“奇点”,那里的物质密度和压力都变成了无穷大。

  这类黑洞的结构很简单:一个视界包围着一个奇点。应该注意的是:尽管人们经常把视界称为“黑洞的表面”,其实在这个“表面”上并不存在任何有形的东西。

黑洞“扭曲”了从它附近经过的光线,产生了“爱因斯坦环”

  早在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施瓦西已经弄清这类天体的性质,因此后来它又被称为“施瓦西黑洞”。施瓦西黑洞都是球状的。假如太阳收缩成为一个施瓦西黑洞,那么它的半径就只有3千米了。这时,它的物质受到极度的挤压,密度将会大得难以想象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