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饱,不是真的“饱”

 

451007539712978186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超过了6亿吨,基本能满足全国人饱腹的需求,不过,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良的问题却仍在困扰着许多人。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称之为“隐性饥饿”。

 

2016年,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也达到了惊人的3个亿,换句话说,中国人口中,近四分之一都处在隐性饥饿状态下。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么解决隐性饥饿呢?我国科学家想到了“功能农业”的办法。

什么是“功能农业”
“功能农业”是一个我国科学家率先开创的农业领域新方向,并处在了领先水平。
要让农产品“有功能”
首先,“功能农业”这一新概念,是赵其国院士为组长的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在全球首次提出,通过分析、预判,强调未来农产品应该走向“营养化、功能化”,即:功能农业。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富锌、富钙等),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高产农业解决了人们吃饱的问题,绿色农业解决了人们吃得安全的问题,而功能农业则主要是希望解决人们吃得健康的问题,属于农业3.0。

赵其国院士预测:2020年,全球将推出80-100种功能农产品,仅中国产值就将达1000亿元;功能农业的占比在2020年会达到1%,2030年达到10%,2050年则将达到50%以上。

功能农业?中国高地?
在赵其国院士指导、支持下,中国科技大学是最早系统开展功能农业研究和产业化实践的单位。

 

目前,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苏州研究院建立有功能农业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008年同步于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的硒谷科技,已成为功能农业技术第一品牌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乃至全球创造了多项第一。

功能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求是高安全、标准化,即:农产品中所含硒、锌等矿物质的定量可控。

功能1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过去八年中,中国科技大学团队通过上千次的试验,近十万个土壤、水、农产品不同部位的系统分析,已积累了30余个大宗品种的定量强化技术规范,能够做到同区域、同品种、同地块矿物质元素含量达标稳定,并积累形成了“九步法”规范,还制定了多项地方和行业标准。

2014年由中国科技大学与赵其国院士等共同发起筹建了中国功能农业产业联盟,在中国科学院大力支持下,还建有我国第四个国际一级学会——国际硒研究学会,这些组织的秘书处均设在中国科技大学。

以上都预示着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功能农业技术高地正在形成。

功能农业与生活
功能农业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的生活跟功能农业有什么关系?

 

 
首先,能扶贫
功能农业与扶贫相结合有助解决“粮贱伤农”、“因病返贫”、“容易返贫”三个问题。

 

那究竟是怎么解决的呢?

功能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和健康价值,可有效地与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结合,形成“功能农业扶贫”精准扶贫模式,能够有效根治“粮贱伤农”、“因病返贫”问题。

此外,功能农业新产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并适度超前,能够为扶贫开发提供实现贫困区人口稳定脱贫的科技支撑,可以有效防止“返贫”。

同时,由于功能农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开辟的是一个蓝海,具有进一步推广的空间,因此还具有易复制、易推广的特点。

功能农业将农业从“吃饭产业”变为了“健康产业”,因此能很好地提高农业效益。据测算:普通大米的价格一般在3-4元/公斤;应用功能农业技术生产富有机硒稻谷,每亩投入1700元,收购价4.4元/公斤,亩总收入2200元,亩纯收入500元,每亩增收200元。 

其次,解决“隐性饥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功能农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中的这一要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功能农业使命在于解决人们的“第二种饥饿”——隐性饥饿。

功能2

“隐性饥饿”,形象地比喻人们对重要微量元素的缺乏,反映了功能农业产品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现代意义。也只有等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才会研究开发这一促使人类健康长寿的功能农产品。

这正是这一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农产品,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为解决农产品价格、低效益差的难题开辟了一条新途,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的喜人结果。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