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不当之 N射线的沉浮故事(2)

 

10 朗格缪尔的看法

  美国物理化学家、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朗格缪尔(I Langmuir),在1953年的一次演讲中,把布隆德洛的这一事件作为病态科学的一个经典案例。病态科学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被观察的最大效果产生于可刚好探测量强度的那个原生主体,而可探测量的多少与可探测量的强度无关。这句话不好理解,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块砖能否发出N射线与砖的特性有关,过了某种可探测强度,就能发射N射线。但是一块砖发出的N射线应与相同的十块砖发出的N射线的多少不一样。可是,N射线却不是这样。

2)量多少的效果取决于可探测能力的极限,或者说,非常多的测量是必要的,因为结果是个低统计意义的事件。对于N射线来说,能否被观察到与人眼的观测能力有关,与观测的次数有关。

3)宣称需要显著的精确。对N射线而言,眼睛需要适应黑暗环境,只能用眼角的余光去观测图案的边缘部分。

4) 引入与个人体验相对立的特异理论。

5)快速发展时遇到的批评将被某些特殊的想法免除掉。

6)支持与批评的比例上升到大致各占一半之后,支持比例逐渐下降为零。

   这类病态科学也被称为坏的科学。简单地说,当某些科学家在科学方法中的某个致命路径上迷失了方向,坏的科学就会在他身上发生,比如观察的失误、公式的误用。

 

结语:可再现实验是检验科学发现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声称做出一个重大发现并在学术期刊上公开之后,其他的科学家会快速地以各种方式去跟进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重复实验对其进行检验。实验结果的可再现,不是原来首先提出发现的科学家能够重复,不是这个科学发现只能在首先提出发现的科学家自己的实验室里能够重复,而是其他科学家在其他实验室里,按照这个科学家公开提供的思路和方法,也能够重复出相同的发现。布隆德洛的这个N射线,最终因为未能在更多的实验室里再现,被认为是不真实存在的科学发现。

值得肯定的是,即使遭遇了自我欺骗,布隆德洛依旧被认为是一个诚实的、纯粹的物理学家。他公开自己的方法、结果和实验室,也让伍德识别出了布隆德洛的科学发现是无意识错误的科研不当行为所致,而不是弄虚作假的科研不端行为所为。

可以大胆猜测,已发表的科学论文中,充满着大量的科研不当的成果,只是这些成果因为不是非常重要,不受科学界特别关注,没有别的科学家去重复实验进行跟踪确证,便淹没和湮灭在科学的进程之中了。

责编:微科普

上一篇:医学与技术

下一篇:日心说模型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