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科学的历史、发展和挑战2

又是十年过去了,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不管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公共领域,万维网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并频频对现有的技术和社会管理提出挑战。十年前,几乎没有多少人使用智能手机,大数据的概念还只是在学术圈有人提及,更没有人知道,数据科学会成为世界上最酷的工作。十年后,社会已经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几乎涵盖了通讯与处理信息的方方面面,网络访问正变得越来越移动且无处不在。于是,2006年与提姆·伯纳斯·李一起合作发表那篇里程牌文章的两位合作者James Hendler和Wendy Hall在十年后再次撰文,探讨了近十年来万维网科学的发展[3]。
 
他们认为,过去十年万维网科学的研究人员一直专注于万维网各方面的发展。如今对数据科学的兴趣可归因于大量的信息存储,无论是结构化的(元数据组织在明确的字段中,如温度或降水)还是非结构化的(文档,图像和视频)数据,都为网络所用。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信息,如智能手机的地理定位信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打车、旅行等新兴产业和共享经济(如共享单车)中。社交媒体分析师们希望能从数学和社会两个方面解析一些问题,通过结合社交网站中所分享的信息和移动应用程序(apps)中所收集的信息能更全面地反映某种趋势。虽然移动应用程序看起来并不像网页浏览,但它们都是依赖于同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现在,世界各地各级政府都习惯通过网络发布一系列开放数据了——从实时公共交通到到环境病原微生物报告。网络出版也正让研究人员能更快更方便地获得杂志和会议论文,还有一些在线论坛正为科学家和更广泛的研究团体提供新的信息资源。维基百科等网站是由多人互动所推动的,越来越多的公民科学网站,如拥有众多公民科学项目的宇宙动物园网站(Zooniverse),为科学家与万维网志愿者们的互动提供了新的方式。这些网站利用了数以百万计人的认知能力,其结果是“社交机器”在社会影响力方面的影响是极其强大的,仅仅维基百科每月的浏览量就高达数十亿。
 
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被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中国政府总理“感知中国”的讲话也推动将物联网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这个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技术,让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收集和交换数据的功能,无疑会产生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是个人的运动数据,还包括现代社会中有关能源和各种资源的的信息。可获得信息的增长也导致许多领域对数据分析的利用越来越多,自此,网络科学、数据科学和万维网科学正帮助那些为解决大尺度问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产生新的技术。
 
2012年,遍布世界各地的万维网科学实验室开展了一项研究,称为“网络观测台”(Web Observatory),旨在收集和分享有关万维网利用的数据。随着研究的开展,该工作从静态分析转移到实时跟踪万维网使用的变化,并不断改善预测模型来了解互联网上信息使用的影响。在计算机科学中,与万维网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检索算法以及通过互联网的信息路由算法。而计算机科学之外的研究人员却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但他们也没有办法探索万维网上所出现的新趋势,也没有与万维网研究群体讨论如何为科学家的需求服务。万维网科学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我们可以从众包、群体智能、公民科学以及各种基于万维网技术所累积的数据中获得什么。那些设计成功且妥善运营的网站有什么开发原则,如何为科学家和其他网站创立者降低进入门槛。

责编:科普知识网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