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缘何种类繁多?(下)

适应性

 

在对于自然界而言,恐龙的存在曾经很好地诠释了适者生存的含义:它们善于发掘不同的生态位(niches,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从而使得不同种类的恐龙能够远离竞争状态,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在北美洲西部地区,巨大的肉食性恐龙雷克斯霸王龙(Tyrannosaurs rex,简称T. rex,是一种体型巨大的暴龙,俗称霸王龙)能够与小型肉食性恐龙驰龙(dromaeosaurs)共同生存;体型巨大且脖颈很长的蜥脚类恐龙(sauropods)是巨型食草类恐龙,而同样以蕨类和花类为食的角龙类恐龙(honrned ceratopsians)却能与其偎依左右,共处一地;此外,该地区还曾经共存着包括肿头龙(pachycephalosaurs)和似鸟龙(ornithomimids)在内的小型食草类恐龙,以及以捕食鱼类卫生的苍鹭(heron),甚至包括食蚁兽(anteater)在内的食虫类动物(insectivores),这意味着恐龙甚至能与其它同食类物种合理共存。

 

在这些生态位中,适应性的划分与界定更加细致。雷克斯霸王龙体型庞大,同时拥有巨大且强健的上下颌,但其上肢却褪化得异常短小;而三角龙(Triceratops)虽然皮甲粗厚,但是因为体重过大,造成其移动缓慢。基于此,前者的体型构造对于猎捕后者而言,优势占尽。作为雷克斯霸王龙的近亲,矮暴龙(Nanotyrannus)的体型相对较小,但却拥有马拉松运动员般的瘦长腿,这样便促使其在掠食过程中更容易捕获到速度更快的猎物。根据科学家们近期对动物群(fauna)的相关研究:在同一栖息地内,许多种类不同的恐龙能够携手共创,而这一类别数量竟可以达到惊人的25种之多。

本土化

本土化,可以用来解释:为何不同地域范围内曾经存在不同的恐龙种类。在蒙古地区,曾生存着一系列动物:暴龙(tyrannosaur)、鸭嘴兽(duckbill)和鸵鸟龙(ostrich dinosaur)。该栖息地的特点为沙漠地带,但由于冲击在中心地带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沙漠三角洲;而仅仅在数公里之外,小型角龙(little horned dinosaur)和鹦鹉头状的窃蛋龙(oviraptor)则傍沙丘地域而栖息。科学家们得出:基于恐龙种类在不同区域所呈现出的差异性,它们的种类还在不同大陆之间呈现出差异性。举例来说,彼时北美大陆的不同区域,便生存着种类截然不同的恐龙。而在不同大陆之间,这样的种类差异更加明显。在白垩纪晚期(Late Cretaceous),北美大陆和亚洲大陆曾经被暴龙、鸭嘴龙(duckbilled dinosaur)和角龙所占据;而在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由于地壳运动所造成的海洋阻隔,使得二者与其它大陆板块形成了几千万年的分隔。因此,这两大洲派生出了完全不同的物种体系:除暴龙外,头部有角的阿贝利龙(horned abelisaurs,阿贝利龙科的一种分支)成为食物链顶端的食肉类恐龙;除鸭嘴兽外,长颈雷龙(long-necked titanosaurs)是当地主要的食草类恐龙。

永不停歇的进化

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恐龙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衍生出全新的物种,并完成进化。放射性纪年法(Radioactive dating)已然使得探测岩石中是否存在恐龙化石成分变为了可能,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估算出恐龙的存活年限。举例来说,形成于美国蒙大拿地区的地狱溪岩层(Hell Creek Formation)的岩石,沉淀时间应刚好超过200万年。而在地层的底部,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恐龙化石——恐怖三角龙(Triceratops horridus);而在地层的顶部,我们找到了另一种不同的三角龙化石——优美三角龙(Triceratops prorsus)化石。

至少从地质学角度讲,这一切暗示着人们单一恐龙种类的存在时间最多可达100万年,但通常要比这一时间长度短。而针对其它地层和其它角龙的研究则表明:其它不同种类恐龙的存在时间也十分短暂。在加拿大恐龙公园荒地中(the badlands of Dinosaur Park),科学家们能够寻找到三种不同组合种类的恐龙化石,而这三种组合存在交替关系,既第一种被第二种所取代,而后者又被第三种所取代。而取代时间(也就是进化时间)通常为200万年左右。正是因为曾经全球范围内海洋、气候、大陆甚至是其他不同种类恐龙进化所造成的影响,恐龙以惊人的速度完成进化;如果彼时哪些种类的恐龙无法适应高强度的进化节奏,那么它们必将灭绝。

对于曾经有多少种恐龙存在于这个星球之上,人们很难得出确切的数字。对于任何一种动物化石而言,无论是其自身价值本身还是保存价值,都对人类弥足珍贵。而对于恐龙化石而言,它们早已灭绝,但却为人们留下了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种化石,这更加弥足珍贵。然而更令人深感惊讶的是:关于恐龙的探索在这些年才开始呈现增长态势。也许,对于那些已经遗失的恐龙物种化石,学者们无能为力,但对于那些留存下来但尚未被发现的化石而言,学者们却完全有能力让它们重现天日,呈现在大众面前。

 

“羽在手,胜过百鸟在林!”这是早前邢立达更新于朋友圈的一句话。尽管对于恐龙研究来讲,包括邢立达在内的许多学者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琥珀的发现与研究,终将会为人们揭开更多关于恐龙的神秘面纱。

责编:科普知识网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