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路畅通:中医疗法助力便秘解忧

  便秘是指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且排便困难,粪便干硬等。便秘带给患者的痛苦不容小觑,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各类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缓解便秘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实际价值。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根据祖国医学,便秘防治可采用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可辨证论治,外治法如穴位敷贴、穴位按摩、中药热熨、中药膏摩、耳穴埋豆、艾灸等方法,可以相互组合、灵活使用,达到改善便秘症状。

  中医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通过按摩手法作用于机体特定的穴位,对穴位形成一定的刺激,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机体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腹部的穴位按摩操作简单、无创,且没有副作用的一种方法,对腹部神阙、天枢穴,进行推拿按摩后,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有效改善便秘症状。

  2.耳穴埋豆

  耳穴埋豆法是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之一,是一种将中医外治法与现代医学进行融合形成的干预手段,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是指用胶布将硬而光滑的物种子或药丸、磁珠等物贴压刺激耳穴特定功能区,给予适度的按、揉、压、捏,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体感,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便秘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3.中药膏摩

  中药膏摩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中药方制成药膏,涂抹在相应经络、腧穴,再运用一定的按摩手法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膏摩最早在《金匮要略》中提及,其发展历史悠久,用途较广泛,该方法在治疗便秘患者中也具有绿色、安全、痛苦小,兼具手法与药物协同作用的优势。

  中医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护理称为食疗,对便秘患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种类,以达到改善便秘症状、促进肠道健康的目的。《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等饮食调养原则,这些原则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以素食、五谷为主,荤食为辅,并且不得偏食,饮食应有节制。采用饮食疗法治疗便秘效果较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便秘患者对等通便类药物的服用依赖性。

  2.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和机体脏腑是内在的统一,便秘不仅涉及脏腑气机,更与患者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这与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符。便秘患者易产生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情志不畅,从而导致大肠功能失调,造成便秘。情志护理主要通过五志相胜法、发泄悲郁法、清心静养法、移情易性等方法调节患者情志,从而让患者气机宣达,腑气通、秘结行的功效,对于便秘患者进行情志护理,有助于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对于便秘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于便秘患者通过多种中医技术的综合运用结合饮食调养和情志调节,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降低药物的依赖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程洁。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