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季青光眼高发?

摘要冬季来临,除了感冒、流感,还有一种凶险的眼病也进入了高发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它来势汹汹,可在短短几小时内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若不及时治疗,甚至有失明的风险。为什么它偏偏“偏爱”冬季?这主要与冬季独特的环境和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关,核心原因在于“瞳孔变大”和“血管收缩”。

  冬季来临,除了感冒、流感,还有一种凶险的眼病也进入了高发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它来势汹汹,可在短短几小时内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若不及时治疗,甚至有失明的风险。为什么它偏偏“偏爱”冬季?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一、为什么冬季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发季?

  这主要与冬季独特的环境和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关,核心原因在于“瞳孔变大”和“血管收缩”。

  1.光线变暗,瞳孔自然放大

  冬季昼短夜长,光照时间减少。当我们从明亮的室外进入相对昏暗的室内,或者在阴天、傍晚时分,我们的瞳孔会为了吸收更多光线而自然放大。

  对于眼球结构本身比较“拥挤”的人(通常是远视、眼轴短、前房浅的人),放大的瞳孔会像一扇突然推开的门,挤占了眼内液体(房水)流出的通道——房角。一旦房角被堵塞,房水排出受阻,眼内压力(眼压)就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从而诱发急性发作。

  2.气温骤降,血管“热胀冷缩”

  寒冷刺激会使我们身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全身血管收缩。眼部的血管也不例外。

  血管收缩可能会影响眼部血液供应和房水的正常循环,间接导致眼压波动,增加了发病的风险。

  3.冬季常见病也是“催化剂”

  冬季是感冒、咳嗽的高发季。有些人会同时患上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如感冒药中的抗过敏成分(可能导致瞳孔散大)、某些解痉药物等,都可能成为诱发青光眼的“隐形推手”。

  简单来说:冬天昏暗的光线 + 天生狭窄的房角结构 + 寒冷的刺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风暴”,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冬季频频作祟。

  二、如何识别急性发作的“警报”?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症状非常剧烈,不容忽视:

  剧烈眼痛、头痛:眼睛胀痛得像要爆炸,同时伴有同侧的偏头痛。

  视力骤降:突然看东西模糊,像隔着一层雾,严重时可能只能看到手指晃动。

  虹视现象:看灯光时,周围出现彩虹一样的光圈。

  恶心、呕吐:由于眼压过高引发神经反射,常伴有严重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炎或脑部疾病。

  眼球坚硬:用手轻按眼皮感觉眼球异常坚硬。

  一旦出现以上任何症状,请务必立即前往医院急诊!这是眼科的急症,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三、平安过冬,牢记这几点预防措施

  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远视、或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冬季的预防尤为重要。

  1.给环境“增光”

  在室内,尤其是傍晚和阴天时,请务必及时开灯,保持环境光线充足明亮,避免瞳孔在昏暗环境下过度放大。

  2.避免骤然冷暖

  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时,可以稍作停留,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出门时最好戴上围巾和帽子,避免头部和颈部受到寒冷的直接刺激。

  3.情绪要“维稳”

  避免过度激动、生气、焦虑或悲伤,这些强烈的情绪波动会引起神经和血管功能紊乱,可能诱发眼压升高。

  4.饮水讲究“慢”和“匀”

  避免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如一次超过500毫升)。建议将一天的水量分开,少量多次饮用,以免血容量剧增导致眼压波动。

  5.姿势有讲究

  睡觉时尽量垫高枕头,有助于减轻头部血液回流压力,降低夜间眼压。

  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看书或做家务(如拖地、弯腰捡东西),这些动作会使晶状体位置前移,加重房角堵塞。

  6.穿衣宽松,慎用药物

  领带、丝巾不要系得过紧,以免影响颈部血液回流。

  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务必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有青光眼倾向或病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瞳孔散大的药物。

  7.定期检查,防患未然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房角镜检查等。医生可以通过一次简单的激光虹膜周切术,为房水开辟一条新通路,从根本上预防急性发作。

  总结:

  冬季虽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发季节,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其发病原理,做到“环境明亮、保暖得当、情绪平稳、定期检查”,就能有效地将这个“视力小偷”拒之门外,守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

  祝您和家人度过一个明亮、健康的冬天!

  作者简介:张燕,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擅长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白内障、眼底出血、黄斑前膜、裂孔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干眼症、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相关眼病、黄斑水肿、飞蚊症等。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