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湖北省麻城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湖北省麻城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狂爱读书”的彭桓武

彭桓武自幼体弱多病,读小学和私塾花了7年时间。彭桓武经常在家翻看父亲书柜里的书,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在清华的第一年,彭桓武每周有三天第四节无课。他就利用这段时间进书库,挑选要借的书。每次总凑满三册,这是借书规定的上限。借的书大多与上的课无关。当时的借书期限一般是两个星期,少数需要精读的才续借一次。那一年里,16岁的彭桓武读了英译本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和《实用理性批判》,罗素的散文集,怀特海的逻辑著作。第二年夏天,他每天上午都要到图书馆老阅览室去,从靠墙的一个书柜中,取出先秦诸子丛书,连续浏览。这时的彭桓武,已经读完了《史记》,浏览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汤姆逊《科学大纲》的中译本。在先秦诸子学说中,他比较认同荀子的唯物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后来,曾专门借荀子精读,并假设该书章节在流传中有位置错乱,为之试作更正。他还对“道心维微,人心维危。维精维一,允执厥中”这16个字作科学认识论的理解。若干年后他才体会到这里面包含着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而他从选物理系时起则更强调科学地认识物质世界这方面。

彭桓武的个人经历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同年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1948年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等职。

彭桓武相关科学成就

彭桓武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先后在中国开展了关于原子核、钢锭快速加热工艺、反应堆理论和工程设计以及临界安全等多方面研究。对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为了表彰彭桓武院士在理论物理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以及他为推动中国科学研究特别是交叉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2006年6月1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4879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

责编:微科普

上一篇:王大珩

下一篇:郭永怀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