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中科院院士,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1938年,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中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1938年,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中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赵九章

赵九章的爱国情怀

(一) 1956年7月,我被调到赵九章办公室,我怀着敬畏和边干边学的心态,为这位大科学家做些秘书杂务。随后又在他领导下进行科研管理工作。十多年的亲身体会以及他的同辈和学生的口述笔录,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爱国情怀。他的科研多是着眼于国家急需,以国家建设需要为出发点。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要求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随之搬迁,作为气象研究所所长的赵九章率领全所进行抵制,为新中国保留下来一个完整的气象研究所。赵九章痛恨旧政权腐败无能,对新政权满怀期望,他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当时全国气象局技术人才相当缺乏。相对来说气象研究所人才济济。为了尽快开展全国气象服务工作,赵九章与气象局长涂长望商量,联合成立两个中心:1、联合气象资料中心;2联合天气分析预告中心。赵九章将所内保存的气象气候资料全部移交资料中心。组织所内60-70%的人员参加两个中心的工作。他的学生,从瑞典留学归来的顾震潮担任预报中心主任。他的学生,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朱岗昆担任资料中心主任 。这两个中心自1950年成立,全力进行全国性的天气预报和气候资料工作,重点为军事斗争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新中国气象事业做了开创和奠基性工作。赵九章、涂长望两位气象学大家,紧密合作、精心组织领导,功不可没。这也充分体现了赵九章科研为国家急需服务,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二)赵九章还常说,科研还要先走一步,为国家长远需要早作准备。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他搞的卫星研制。 1955年前后,国际上筹备“国际地球物理年(IGY)”,有国外科学家提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作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的赵九章,敏锐地意识到人造卫星对科学研究、气象预报和军事应用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尤其在苏联1957年10月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卫星以后,更触动了他对我国卫星起步的思考。他不仅在请他做报告、写文章时进行科学宣传外,他还带领一些人进行调研并醖酿我国卫星研制的设想。尽管1958年及随后几年,根据我国国力远不具备发射卫星的条件,赵九章还是开始了卫星预研之路,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下,赵九章组织了一个研究实体,由研制火箭探测开始,一步一步地做试验。踏踏实实地进行技术储备工作。经过六年的实干,已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基础。加之1964年10月他应邀参观导弹飞行试验,初步了解了我国火箭技术的进展。赵九章于1964年12月向周总理写报告,建议国家正式立项研制卫星,争取国庆20周年发射。 1965年中央批准了卫星项目后,赵九章全面筹划各项准备。包括第一颗卫星的本体设计、卫星轨道、卫星跟踪、地面站布置、卫星数据收集处理与科学研究以及我国今后的应用卫星为主的系列卫星发展规划等。赵九章真正起到了科技总设计师的作用。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下各部分密切配合。卫星研制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各方面都有了进展,有了突破,卫星研制基本成功的时候,1966年“文革浩劫”来临,中国科学院党委被夺了权,赵九章靠边站了,接连不断批斗。1968年10月16日赵九章被迫害致死,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历史悲剧。 1978年经中央批准为赵九章平反昭雪。 1985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为“东方红1号及卫星事业开创奠基工作”项目申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赵九章是该项目列出的八名重大贡献人员中的第一人,他的主要贡献列有五条:1适时向中央提出建议使卫星事业得到及时的和顺利的发展。2主持卫星总体方案的制订和实施。3即时组织了测轨选轨工作、赢得了时间、节省了资源、提高了水平。4主持制订了卫星系列规划,为卫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5开创和主持了我国卫星研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举行大会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赵九章是其中之一。他当之无愧!赵九章地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综观赵九章一生,在气象和卫星两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以及他倾心培养和提携后辈,使后继事业群星璀璨。这些无不体现了赵九章的爱国情怀。

个人经历

赵九章(1907-1968)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随后二十多年他将物理与数学方法引入气象学中,是我国动力气象学创始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为院士)。在他生命最后十多年,他全力投入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开创和研制工作。是我国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9月,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相关科学成就

他是中国动力气象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的奠基人。首先倡导了地球科学的物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积极组织了地球物理各分支学科的协调发展,并致力于研究、教学和业务部门的合作。创建了中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机构,和涂长望共同创建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 最先作了中国的气团分析,研究了信风带的热力学问题;首先探讨了西风带大气长波的斜压不稳定,并分析了准定常活动中心和海陆分布的关系;又从大量的资料探求西风环流指数和大型涡旋活动的联系,还研究了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制,开展了关于地球辐射带和太阳能的研究。他十分注意观测工作在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引用新技术,先后在中国创设了气球探空、臭氧观测、海浪观测、云雾物理观测以及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的高空探测等,为中国的地球物理学的观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责编:微科普

上一篇:苏步青

下一篇:詹天佑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