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瞧瞧谁在红毯上举世瞩目?又是什么为“大喜之日”增添了一抹浓郁的色彩?作业纸上鲜艳的红叉为何如此醒目?我们何时需要拉起红色警戒?你眼中的红色来自于哪里?又是为何这一抹简单的色彩能在我们生活中拥有多彩的含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牛顿经典棱镜折射实验(1966年,牛顿用三棱镜折射出了七色光)中,将红色定义为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光,但似乎却不能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光的波长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并不能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譬如为什么穿着红色运动套装的参赛者比其他参赛者胜利的机会要高?
 
红色听起来让人颤颤惊惊,而它在“颜色”中的主导地位可归功于历史的印证。人类早前可供证实的活动之一便是他们利用颜色来修饰物品。事实上,这也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优越性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动物,植物以及一些矿石)中色彩的使用来追溯“红色”的发展。
 
对于大多数动物而言,红色是隐匿在它们体内的颜色,例如血液。考古家挖掘出的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充满着干死昆虫的罐子中,一种“胭脂虫(kermes)”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其体色明亮中透露着深红,可被用作纺织的染料,也可用作食用色素,其广泛性仍延用至今,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新大陆的一抹色彩
 
另一种胭脂虫(cochineal),也因其“体红”而备受关注。那时,欧洲人对新大陆实行殖民统治,胭脂虫便作为他们最珍贵的礼品之一。成千上万的昆虫被远渡大西洋,其运输量仅次于银器。不仅如此,胭脂虫还可以被用做食用色素,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落寞之后,由于人工色素的安全性引发质疑导致其重返历史舞台。
 
胭脂虫让胭脂红卷土重来
 
新大陆的发现也为“植物红”的诞生创造了契机。一些红木被用作红色染料,其中最有名的便属巴西木了。顾名思义,巴西木源于巴西,盛产于16到17世纪。而事实上,在13世纪时,正是许多欧洲人从东南亚进口大量巴西木才有了今天的盛誉。“巴西”其实是因其盛产红色染料而得名的,正如它的邻国“阿根廷”因为其享誉盛名的白银制造业而得名。
 
在欧洲,一些本土的红色天然染料带有茵草色,这为其提供了很高的商业价值。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合成“茵素”使得替代茵草色成为可能,由此大大的削弱了整个农业部门的发展。可观的是,农民转向葡萄种植,使得一个新行业蓬勃兴起。
 
“铁”“血”铮铮
 
据有效证据考实,最先用作装饰的颜料是“矿石红”。红色的岩石早在数万年前就已被采集,它们被用于一些殡葬仪式,埋在距离其地质源数千米开外的地方。“红色”的含义来自于“赤铁矿”(或者称为“血石”)。起初古希腊人在战争前会将自己身上涂抹上赤铁矿来“止血”,因此“红色”也被欧洲人戏称为“战争油漆”。当然这个名字具有讽刺的含义,因为我们知道赤铁矿其实是金属铁,金属又怎么会有止血功效呢?
 
但并不是所有的红色都源于自然的恩赐,有些红色是人工合成的。比方说,将黄土在烈火中炼制便会变红。许多史前时期的红色装饰其实就是由黄土冶炼而成的。今天来看,我们发现一些艺术品上的“褚红色”(即黄土色)和“烧褚色”(即红色)就是这种关系的一个印证。这一伟大的智慧为陶器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红色,为胜利欢呼!
 
冶金的发明可能来自于合成颜料和化妆品的实验中。所以不妨想象在一次奇幻的魔术实验中,石头变成了红色,金属应运而生。这样说来,多亏了哈利波特,让我们相信充满智慧的石头是红色的。
 
红色,牵动着贯古穿今的动物、植物、矿物甚至合成生物。它赋予着生命栩栩如生的色彩;它联系着权利与危机;它充斥着热血和反抗。世事无常,所以我们才更加期盼“心想事成”。而红色,根植于我们内心的赤诚之血,寄予着幸运,燃烧着胜利的火焰。

责编:科普知识网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