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农产品很安全?转基因食品是什么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各国权威机构,都有一套评估食品安全的规范,像转基因原料,我们会把转基因的成分和没有转基因的相应品种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再看看这种区别是不是会带来健康的风险。这一流程比传统靠时间来评价要更加灵敏、准确。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转基因食品是什么?

  转基因食品是什么?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其实就是一种育种技术,是通过某种方式去改变作物的基因,从而产生了新的性状,通俗一点说就是新的特点。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转基因品种,但绝大多数都是抗虫、抗除草剂,因为这两个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作物有虫害,只能打农药,所以需要很多的农药,但是我们通过转抗虫基因,使作物里面产生一种蛋白,虫咬了就会死;大规模的农业种植中除草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如果转入抗除草剂的基因,再把除草剂一洒,杂草全死了,作物不死,就大大地降低了耕种的难度。

  但是,由于转基因属于近年来的新技术,又是高科技,超出了我们通常的一种认知,所以大家的抵触情绪比较严重。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为大家进行科普,澄清这一误区。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普通大众会觉得,凭经验、让时间来检验是最常规的,所以一时不能接受转基因这种新兴事物。

  比如说药物、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就是大量地去喂动物,如果喂了一段时间出现问题了就说明不行,如果用了比较大的量,喂了很长时间都没出问题,那我们可能再用1%或1%。的量做人体试验,确定是否安全。

  但是,这一检验方法用在转基因食品上就比较麻烦,因为不可能给人或动物吃几十倍、几百倍的粮食。所以,在转基因的评估中,首先确定转进去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然后通过独立学实验、过敏性实验等去确认这个蛋白是否安全。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各国权威机构,都有一套评估食品安全的规范,像转基因原料,我们会把转基因的成分和没有转基因的相应品种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再看看这种区别是不是会带来健康的风险。这一流程比传统靠时间来评价要更加灵敏、准确。

  转基因食品会致病吗?

  黑龙江大豆协会曾经发布了一个报告,说中国的癌症发生率跟转基因大豆油有关,其实这就是众多转基因谣言中一个非常糟糕的例子。因为第一,这个协会本身没有任何的科学资质,它无法得到可靠的数据做可靠分析,只是依靠一些简单的、有选择性的数据,发布了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实际上就是一个行业性的造谣。

  另外,被大家广泛关注的那项通过喂食老鼠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产品,证明转基因食品有害的实验也不科学。该研究文章出来以后,欧盟最权威的欧洲食品安全局组织了专家,对这个实验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非常明确地指出这项研究的数据不能支持结论,通过官方进行了辟谣。

  转基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食品安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它在科学上没有太多的争论,即使在美国、欧洲,那些反对转基因的人也没有太多争论,他们也都同意“经过一套严格的风险评估批准上市的产品吃起来是没问题的”,在国外争论的风声已经不大了,比如在美国、台湾等地,许多豆制品都是用转基因大豆做的。

   正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除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主题演讲外,几位世界粮食奖得主和沃尔夫农业奖得主,也受邀就生物科技对全球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的作用等问题作主旨发言。

  其中,2001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罗杰 N·比奇、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罗伯特 T·法莱利、马克·万·蒙塔古在提交给大会的演讲提纲和报告中,对目前普遍应用却备受争议的转基因技术明确表达了观点。他们一致认为,转基因农产品很安全,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有助于农作物抵御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转基因机理源于自然

  从30年前开始,植物基因工程成为常规技术,人们借此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分子基础知识的了解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蒙塔古是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植物生物技术推广中心董事会主席。他说:“实际上,这项技术起源于对土壤细菌,如农杆菌菌株这一天然植物遗传转化系统的深入认知。”

  在这个系统中,负责在植物细胞中转运、整合和表达的DNA被称为T-DNA,而被誉为“自然界最小遗传工程师”的农杆菌,可通过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和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得到转基因植物。目前,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手段。

  蒙塔古介绍说,根特大学与其他国际研究机构最近发现,在人类栽培的甘薯品种之一——番薯的基因组中,有自农杆菌基因改造转移而来的T-DNA片段。他们推测,这一基因转移事件很可能为番薯的选育提供了某些“特征”,使其能够通过选择而被保存和扩散开来。

  今天,通过有效的测序方法,许多水平基因转移的案例得到很好的记录,“这让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土壤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纯天然的,也绝不可能对人体、动物及环境产生伤害”。

  新技术助农民抵御风险

  今年9月,孟山都已获准将美国布劳德研究所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相关专利用于农作物育种,并率先将这一技术用于农业商业化。

  法莱利是孟山都跨国公司植物科学研究组的组长,他在大会报告中推测,未来五六十年,全球农民需要生产出比此前1万年总和还多的粮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此外,他们还要同时面对越来越不稳定的天气因素,以及病虫害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法莱利认为,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帮助农民应对上述挑战。

  蒙塔古在报告中阐述,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进步,有助于理解植物与共生、外生、内生微生物组之间的交换机制,使科学家制造出各种具有更好适应性的农作物,不仅能免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威胁,还能从农业生产和城市废物中更好地吸收和回收养分。

  法莱利特别提到,数据科学的惊人进步也将继续释放出现代农业尚未开发的潜力。

  科学家有责任让公众理解新知识

  目前,各种有关转基因作物的误解和杂音,搞得一些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认知“有些混乱”。

  身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名誉教授的比奇指出:“实际上,公共研究人员和世界著名学者进行的研究证实,遗传技术对农作物自身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益处,且对环境和消费者是安全的。”

  法莱利倡议:“科学家要承担起发现和传播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先进技术成果的责任。”

  “科学家有责任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而不是惧怕新知识,以及基于这些新知识进行的创新应用。”蒙塔古明确表示,“科学部门更应承担起引导下一代正确认识科技的责任,并作出负责任的决定。”

责编:科普知识网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