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人坏话其实缘于“恐”

    有一次和人闲聊的时候碰到这样一件事,很常见,跟大家说叨说叨。女士已经40多岁了,她有个毛病就是爱背后说人坏话,被人称为长舌妇。后来因为事业单位裁员,她到了一个新单位,没想到一天下午去办公室时,屋里的两个同事正在议论她,由于门未关,所以两个同事在她进门时并未发现。女士顿时感到一种歇斯底里的愤怒,于是她大发脾气,当面和两个同事吵了一通。事毕,女士的气一直没消,这个单位她也没法再待下去了。

  像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大家都没想过其中的原因。通俗地说,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或说别人坏话,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心理补偿”,可以对背后说别人坏话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心理学认为,人们喜欢迷恋的事物或虚构的世界往往是内心精神层面缺乏的或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的,是种补偿或平衡行为意识。例如,对浪漫爱情片有特别偏爱的人,现实生活中最缺乏的就是情,很可能他的生活状态琐碎俗杂而缺少被关爱,或者婚姻之前缺少浪漫恋爱的过程。还有一些人总喜欢在人前标榜自己有诸多追求者,这恰恰是因为缺少自信心而虚夸一些经历来保全他的自尊心。对于爱背后议论别人的人来讲,恰恰是由于他对自己不足的地方难以接受,而采取了用议论别人的方法来发泄自己的焦虑,或者说是让别人注意到自己。

  然而,对于这类人群来讲,虽然通过背后议论别人而得到了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归属感、安全感,但在他们内心的潜意识中其实知道这种“心理补偿”是不对的,也就是说,他自己其实是排斥这种行为的。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在“人类需求理论”中提到,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爱背后议论别人的人来讲,当他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时,他的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就受到了侵犯,如此一来,有的脾气暴躁的人就会大发雷霆,而有的比较内向的人就会变得抑郁。

  虽然,爱说别人坏话仅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也不需要进行治疗,但对于部分人群来讲,这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社交和工作,就应当改进了。

  那么从中医讲,爱说人坏话的原因在哪儿呢?无非一个字——恐。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但是,中医上将其划为五志: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就是说,恐和惊都属于恐的范畴。翻翻字典,恐和惊是不相同的。恐是指恐惧、害怕一类情感。惊,指惊恐、骇怪一类情感。惊与恐之间略有差别:惊是心理上无准备,突然受外界事物的刺激而感到惊骇;恐是未受惊吓而内心自感恐惧。

  那么反过来想一想,中医为什么又将恐和惊归为一类呢?就拿这个例子来讲吧,正是由于上面这位女士自己经常对外界事物感到恐惧,所以才经常爱议论别人。但是也正是由于她的恐,所以当她听到别人议论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到“惊”,就会受不了而大发脾气。

  惊有恐惧之意,因此可以归于恐。恐惧多缘于不知道事情的内情,受到表面现象的蒙蔽,故宋朝程颐《二程集·拾遗》提出“明理可以治惧”,以通晓事理来克服恐惧。《论语·述而》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明小人的行为常常是引起恐惧的原因,提倡人们行君子之为,以盛大刚直之气处事,就不会有疑难和畏惧,正如弘一大师在《格言别录》中说:“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

  对付恐惧很难吗?一点也不。到一些公共场所的时候,先强迫自己做几个深呼吸,这种方法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但还有一个方法可能不为大家所知,那就是让自己的手里抓一样东西。当我们到公共场所时,如果感到不安,可以手里拿一支钢笔或其他东西,这样安全感就来了。台湾一位著名的主持人在做节目时手里就老拿着一支笔,他说:“我观察过非常多的人,发现很多人没拿东西的时候,手就会没有地方摆,那时我就真想递一支笔给他。”

  其实,当小学生挨老师或者爸爸妈妈批评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低下头,抠自己的衣角,这就是我们的自身在克服恐惧、寻求安全感的一个过程。

责编:微科普网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