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维系着生命的律动。而在气候多变、温差显著的夏秋季节,这颗“发动机”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温、潮湿、忽冷忽热等天气因素都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得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因此,顺应时节,科学养护,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首要之务:合理补水,稀释血液
夏季炎热,人体出汗多,若不及时补水,会造成血容量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形成血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切忌感到口渴时才喝水,应养成主动、少量、多次饮水的习惯。以温白开水为最佳,避免大量饮用冰镇饮料,以免血管骤然收缩,引发意外。清晨起床和睡前适量喝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度。
饮食有道:清淡为主,巧食果蔬
夏秋时节,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桃子、葡萄等,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护血管。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同时,要严格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的摄入,减轻心脏负担。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凉拌,少用煎、炸。
起居有常:避免骤冷骤热,保证充足睡眠
巨大的温差是心脏的“大敌”。从炎热的户外突然进入空调房,或洗冷水澡,都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血压剧烈波动,极易引发心脏事件。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以26℃左右为宜,并注意定时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中午适当午休半小时,能有效缓解疲劳,稳定血压。
运动有度:择时而行,循序渐进
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脏功能,但夏秋季节运动需格外讲究。应避开一天中最炎热的时间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选择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时进行。运动以柔和的有氧运动为佳,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强度以不感到胸闷、气短为宜,切忌剧烈运动。
平和心态:戒骄戒躁,安神养心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心脏。夏季气候闷热,人易烦躁不安,导致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耗氧。因此,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遇事戒骄戒躁,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友人交流等方式舒缓情绪,静心养神。
总之,心脏保健在于日常细节。在这个夏秋交替的季节,让我们从主动补水、清淡饮食、避暑防寒、适度运动和心态平和这五个方面入手,用心守护好我们的健康“心”门。
关于作者:何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从事心内科护理专业13年,现任职主管护师,有丰富的护理临床经验,承担本科室实习带教工作。
责编: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