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该不该是颗行星?新研究说:YES!但真的是YES吗?

  冥王星在2006年8月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会员大会中,被举手表决结果搓掉了它的行星地位,改分类到新创设的矮行星家族中。但关于它的行星地位争议并未止息。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Central Florida,UCF)行星科学家Philip Metzger提出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应该回复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Pluto.Photo courtesy of NASA

  根据IAU在2006年给出的行星定义,必须符合下列三项条件:(a)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b)质量必须大得使其自身的重力足以抵抗刚体结构强度,使球体维持静态平衡(近乎圆球形)的外型;(c)清除了轨道邻近区域中的物质。其中最后一项(c),「清除」的意义,就是这颗行星必须是这个轨道上重力最强的天体。由于海王星的重力会影响其邻近的冥王星,且冥王星公转轨道附近还有许多与其类似的冰冻的古柏带(Kuiper belt)天体,所以当时以此为由,剔除了它的行星资格。

  然而,Metzger等人审视从过去200年间的科学著作,发现只有1802年有一篇论文提到「清除轨道为行星必要条件」,而且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证据,只是作者自身的推论。他表示:自伽利略时代以来,行星科学家便常称像土卫六泰坦(Titan)和木卫二欧罗巴(Europa)这样的卫星为「行星」。所以IAU现在采用的行星科学的基本天体概念,现在根本没有用在他们的研究里,却受到这样的定义限制,导致太阳系第二复杂有趣的「行星」被隔离在行星家族外。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