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物气味治病,神奇吧?

如果我们始终是在用药物的功效治病,那中医的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没有长时间经验的积累就根本没办法了解一味药的作用,而且这种经验没办法传承。运用气味理论指导中药临床条理分明,执简驭繁,最后用药可千变万化而法度森严。来看看这种神奇的思维模式!

运用气味治病我最佩服的就是清代叶天士,在整本《临证指南医案》中我们很难从药物功效上找到叶天士的用药思路,用药千奇百怪,很多人读不懂叶天士的医案就妄言其不懂看病。其实仔细看看叶天士的每一个医案都投射着严格的法度,并根据具体病情灵活选药,现随便举几个案例:“某,二六,肺卫窒痹,腑膈痹痛,咳呛黏痰,苦辛开郁为主,当戒腥膻。”“僧,五二,今日风温上受,寸口脉独大,肺受灼热,声出不扬,先与辛凉清上,当薄味调养旬日。”“吴,五五,酒客湿盛,变痰化火,性不喜甜,热聚胃口犯肺,气逆吐食,上中湿热,主以淡渗,佐以苦温。”从这三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医案,就可以看出叶天士的用药思路,第一个病为胸痹,为一种气机闭阻的病,选择味辛苦动性较大的药开郁;第二个病为风温,以药物辛凉之性治疗,且只取药物的气;第三个病为酒客病,用淡渗之法。
 
我个人认为最能反映叶天士看病思路的并非《临证指南医案》,而是程门雪曾校正过的《未刻本叶氏医案》,这本书对叶氏医案的记载非常成体系。我们可以看一下叶天士的医案,其并没有对奇怪病情进行神话的描述,也没有对神奇疗效进行夸张的记载,而只是朴实的医案记录。
 
对于日诊百人并且有效率很高的医生,没有能力记住自己究竟治好几个病人,也不会沾沾自喜于自己治好的疑难重病,更没有精力翻出自己治疗成功的医案自己佩服自己一番,因为大量的成功病例会冲淡你对治好某一疑难病的狂喜,真正的中医应该有的还是精准而快速的辨证,平淡的高有效率和高治愈率。我并不喜欢现在很多中医偶尔治好一个病之后,就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一定要与别人分享这个成功病例,这只能反映这个中医治疗这类病大部分失败,千万不要陶醉于自己以前曾经治好的医案中,这是医术退步的开始。叶天士的医案用药非常精简,我们看看他的所有处方,没有一个方剂是五味俱全的,最多的是用两个到三个不同的味组成的方剂,极个别处方会用到四个不同的味,绝无五个味同时出现在一张方剂中。后人解叶天士的医案,总是从药物功效入手而牵强附会,不能够从其气味入手分析叶天士处方的法度,故而会越解越玄而终不得其意。

责编:科普知识网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