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感悟点滴

门诊接诊一位一岁大小的婴儿,从300公里远的豫南赶来,曾在晨5点挂急诊号,诊为右眼角膜上皮糜烂,予以左氧氟沙星及小牛去血清蛋白点眼,并嘱到角膜病门诊检查。其母双眼通红,罹病已一周。检查患儿双眼睑结膜充血,右眼上下睑结膜有假膜,角膜中央上皮糜烂。这个病例显然是红眼病,由腺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流行性结角膜炎”。追问病史,患儿一个月前因流泪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提示有医源性感染可能。对于这个病例有几点思考:1.医源性感染常见,四季都可以发生。其发生与否,与机体抗病免疫力有关。联想此次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是否和杀菌剂包括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而使细菌和病毒的生态平衡失调而引发,当然这只是一点猜想,不必当真。2.角膜上皮糜烂与结膜假膜有关,在急性期点用小牛去血清蛋白可以商榷。3.本病为自限病程,有自愈趋向,药物干预帮助不大。4.对年幼患儿的眼病检查,需要爱心,需要细心,需要耐心,需要技巧。 
 

引伸思考有三,其一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区别眼病的治愈,究竟是身体自我康复的结果,还是药品或是手术干预的作用,当然这里有主次之分,有君臣佐使(中医处方用语)之别,并非是非黑即白,这里是大有学问,在总结经验时要注意这一点。其二是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被学者们认为是医学中强力的功能法则,在各种诊疗中占有一席之地。卡德·耶格尔教授指出:“只要是明显治疗的目之医疗或心理手段,都有可能成为安慰剂效应的工具。药物、手术、照射乃至谈话皆有可能。”弗兰克·波兹索特更指出:“如果严格看待卫生体系成果的话,那就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少案例要归功于患者的自愈力。”有人估计这样的案例要占到1/3。医学期刊《柳叶刀》有一段话值得记住:“从表面上看,临床医学有一些事务是为人们所知的,但也有若干事务是我们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还有若干事务,我们则根本一无所知。”其三,重视手术在眼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50%的眼病要依赖手术治疗。在现代医学眼科学中,手术的发展最为瞩目,最为突出,但也不能唯手术论,要精准手术,要善于用药。 

客观事物是极为复杂生动的,它本身就往往包含着多方面丰富的含义,眼病亦如此,对同一个病人,同一个诊断和治疗,不同的医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所以多多思考是必要的。正如古代诗人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倘若跳出庐山看庐山,其间的深邃哲理和奇妙意境,则远近高低,各显异彩,自有体现,看病亦如此。

责编:微科普

上一篇:诊断名称的思考

下一篇:病与健康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